昆明传媒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教育学院隆重举行专家赋能文产建设,助力新生定义未来—“开学第一课”专题交流会圆满举行

  • 时间: 2025-09-03
  • 作者:
  • 点击:

  2025年9月3日13:50,昆明传媒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和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开学第一课:遇见文管,遇见更好的自己”专题交流活动圆满落幕。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云南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胡洪斌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负责人李俊蓉副教授,教育学院相关授课教师及学院百余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新生共同参与。

  在主题交流第一阶段,胡洪斌教授围绕“从Z世代消费者到产业定义者”的最新研判,系统解析文化产业的发展范式与人才能力画像。胡教授指出:“文化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这要求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前瞻布局、强化实践导向。”

  在主题分享环节,胡教授围绕人才培养问题给出能力图谱与行动建议。即,以“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意义感”六项关键能力为核心,培育“创意者经济/创意者社群经济”时代的复合型传媒人才。胡教授强调,技术是“创意放大器”而非“替代者”,学生应该在产业边界日益模糊的格局中以全球视野与在地实践“双轮驱动”,从“加入行业”走向“定义行业”。围绕专业建设,胡教授建议道,在课程与平台上要强化“Z世代洞察与社群运营”“主题娱乐与沉浸式策划”“非遗IP与数智传播”“文旅目的地与第三空间运营”等方向的交叉实践。从基础理论过渡到方法工具,再到实战项目和成果的转化,从而形成完美的培养闭环。

  随后进入交流互动阶段,现场气氛热烈,师生踊跃提问。面向新生关切,胡教授从“人、货、场、社群”的链条入手,重点阐释Z世代的消费结构与圈层文化,社群成为价值创造与内容生产的重要载体,在产业案例与方法论方面,胡教授向师生展示众多产业案例进行说明。胡教授以实际的成功文化产业项目作为说明支撑材料,向新生们详细解释了文化资产如何通过IP化、场景化与标准化实现可持续转化与增值。

  此次专题交流活动有效地实现了专家观点、学院建设与学生成长的同频共振。这不仅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注入了新的理念与方向,也为2025级新生带来了前沿的行业洞察和清晰的成长路径。学院负责人表示,将以专家的宝贵建议为契机,持续完善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推动产教融合,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与文化管理人才。

  昆明传媒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及教育学院借此寄语全体新生:以本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怀抱热情与好奇心,勇敢探索文化产业的广阔舞台,在未来的学习中厚植人文底蕴、锻造专业技能、培育创新思维,努力成为行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与价值创造者。

 

 

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  

2025年9月3日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5 17: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