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传媒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与教育学院教师顺利完成全国高等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专题研修班培训

  • 时间: 2025-08-04
  • 作者:
  • 点击:

  2025年7月17-19日,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李俊蓉、李冉、赵娅含三位教师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支持下赴北京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参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指导,由新 E 代数智未来产业主学院组织,百校千课共享联盟主办的“全国高等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专题研修班”。本次研修于7月17日至19日举行,旨在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来自全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AI赋能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

  此次培训活动以AI大模型实践和应用为主,内容涵盖了从AI大模型发展、提示词工程、AI增效工具的使用、个人知识库搭建、智能体创建到辅助教学系统设计等方面。

  培训活动首先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进行梳理,明确其核心是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模拟人类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技术的突破,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生成式人工智能(如DeepSeek)能够基于海量数据生成文本、图像或代码,其核心在于理解用户输入的提示词(Prompt),并通过提示词工程优化输出结果。

  其次,通过聚焦DeepSeek等大模型在教育场景中的综合应用,探索其在教学全流程中的价值。在备课环节,教师可利用大模型快速生成教案、设计课堂活动或整合跨学科资源;在授课环节,大模型能实时生成案例分析、可视化内容或互动问答,提升课堂趣味性;在练习环节,可自动生成个性化习题或提供解题思路反馈;在学情分析环节,通过分析学生作业和互动数据,识别知识薄弱点;在评价环节,则能辅助生成多维度的学习评估报告。

  而后,通过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大模型的应用实效。例如,在备课中,教师输入“设计高中物理《牛顿定律》的探究式教学方案”,大模型可输出实验设计、讨论问题及评估标准;在学情分析中,输入“基于某班级三次月考数据总结常见错误类型”,模型可自动归类并给出教学调整建议。

  最后,通过设计并搭建教育智能体(AI Agent),整合大模型与教育场景需求。智能体可基于教师输入的提示词自动调用模型功能,如备课助手、学情诊断工具或个性化练习生成器,形成闭环支持系统,最终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协同提升。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与业界专家及兄弟院校教师深入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项目研发中的难点和问题。经过分组实践,参训教师不仅掌握了AI大模型的应用方法,还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实践能力。

 

昆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

2025年8月4日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5 17: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