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杨洋,2021级汉语言文学35班学生,班级学习委员。平时积极参与各类校级比赛,2022-2023年度,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在毕业当年便顺利考上贵州省地方公务员,成功告别就业焦虑。
大学四年,最让我难忘的是大二、大三期间长达一年半的晚托班辅导老师经历。这段时光里,我一边摸索优化上课方式,一边和孩子们建立起深厚情谊,至今仍与几位学生保持联系。这份经历不仅为我补贴了大学花销、减轻了家庭学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这让我在公务员面试时从容不迫,能与考官侃侃而谈,成为我上岸的“隐形助力”。

二、锚定目标:考公是初心,更是对家人的回馈
早在大一入学前,我就暗自定下了考编的目标。一方面,编制工作的稳定性让我向往;更重要的是,这承载着父母的期盼。我的父母是普通农民,读书不多,却倾尽全力扶持我和姐弟三人的学业,从小就叮嘱我“好好学习,找份稳定工作”。对我而言,考上公务员不仅是为自己的未来谋一份保障,更是想让父母为我骄傲,用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回报他们多年的付出。
三、备考之路:在“黑屋子”里坚持,终见光亮
我从大三下学期正式开启备考,最初先通过书籍系统了解行测、申论的题型与核心内容,梳理理论知识后,再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逐一攻破。
备考的日子艰辛又孤独,我独自在出租屋里埋头苦读,常常因压力大到失眠,凌晨一两点、两三点爬起来刷题是常态。高照老师的一句话“考公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永远都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你只能一直洗一直洗”,成了我整个备考过程的精神支柱。每当想放弃时,我就告诉自己:“既然开始了,就一定要把‘衣服’洗干净!”
这期间,我并非一帆风顺,多场考试的失利曾让我崩溃。参加大理教招时,为了省钱我买了晚上的车票,凌晨两点抵达大理后独自打车去酒店,清晨七点就赶去考试,最终却还是下岸。在电话里跟妈妈哭着说“没考上”,又带着失落坐火车回家过年。年后,我没有放弃,继续报考了贵州省考和红河个旧教师编,遗憾的是红河个旧教师编仍以微弱分数差失利。好在一次次的坚持没有白费,贵州省考终于传来了好消息,让我所有的努力有了归宿。
我的备考小建议:
1. 行测学习:拒绝盲目刷题,多揣度出题思路
行测学习完基础后,不用急于大量刷题,盲目刷一千道、一万道题也难见成效。关键是理解题目本质——要学会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出题?想考察什么能力?”揣度透出题逻辑,正确率才能更快提升。
同时,不同地区考试题型、题量差异较大,备考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当地考情,避免盲目备考。此外,行测板块较多,可通过多次模拟练习确定做题顺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才能在有限时间内拿更多分。
2. 申论学习:跳出模板,抓核心、理逻辑
申论不要盲目套用别人的模板,建议通过反复写作练习打磨自己的答题思路,写完后可找专业老师或有经验的朋友帮忙把关,判断答题逻辑是否清晰。做小题时,同样要先站在出题人角度,读懂材料想传达的核心思想——这便是答题的关键,围绕核心展开,再梳理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分数自然不会低。

四、心怀感恩:温暖相伴,一路向阳
如今成功上岸,我最想感谢的人有很多。
首先是我的父母和朋友,他们无条件的关怀与支持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哪怕我备考不顺,他们也总安慰我“考不上还有其他机会”,这份包容让我能卸下包袱全力以赴。
其次是大学的老师们,他们时不时的关心和叮嘱,让我在校园里始终能感受到温暖。尤其是杨老师,在我兼职晚托班辅导老师期间,总会微笑着询问我上课的情况,她的每一次问候,都像一束光,让我心里暖暖的。
还有备考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比如一位贵州小哥哥。贵州省考结束后,我要赶凌晨的火车回昆明准备第二天的银行面试,没买到高铁票便选了更便宜的慢火车。途中手机没电关机,是他主动借我充电宝,还陪我聊天缓解焦虑。这份陌生的善意,让我在疲惫的备考路上多了一份力量。
回望这段考公路,我收获的不只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是成长——从一个需要依赖家人的学生,变成能独自背着书包、拿着车票穿梭在陌生城市考试的“大人”。我想说,成长路上难免遇到挫折,但只要再坚强一点、再努力一点,终会等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昆明传媒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2025年9月18日




